“发际线越来越后”、“需要贴假发片”……“双十一”期间,不少年轻人将植发物品、假发片等悄悄放在购物车,年纪轻轻感到“秃”然,成为这一代青年人的隐痛。数据显示,我国2.5亿脱发人群中,有65%为男性。
脱发逐渐低龄化,这其中,30岁以下占近70%,他们也成为脱发消费主力。脱发低龄化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打好“毛发保卫战”?就读者关心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吴金峰教授作出解答。
每天掉发超过100根需要警惕
许多人都有脱发困扰,那么怎样的掉发频率才算脱发呢?专家对此厘清:正常人头皮约有十万个毛囊,毛囊滋养着头发生长。头分为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脱离毛囊后,新的头发生长,周而复始。一般来说,每根头发在头皮停留3至5年,正常人一天脱发量小于100根。大多人的毛囊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就是,头发脱落之时也有新发出生,可谓“动态平衡”。
判断是否脱发,衡量掉发数量即可。如果平均每天掉发不足100根,那么无需担心。如果长期处于每天掉发超过100根,发际线后移,头顶头发稀疏,就需要就诊了。
根据2019年《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显示,雄激素性秃发(简称“雄秃”)在多种脱发类型中最为常见。这其中,男性雄秃患病率约为21.3%,意味着每五个男性中就有一人患病。此外,当前脱发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整整比上一代提前了20年。
厘清脱发原因有的放矢找“病根”
每个人的脱发原因各有不同。专家提示,先要搞清楚脱发病因,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治疗。
男性脱发主要是“雄激素性秃发”,又称雄秃、早秃。雄激素是影响毛发生长的“杀手”,它会导致头皮下血流减少,使头发缺乏营养供应,大大缩短头发的寿命,雄激素导致头发变得细软、毛囊萎缩,最终不长新发。临床看来,男性“雄秃”多发病于20-30岁,前额两侧头发稀疏,发际线后移,形成M形发际线;有的则呈现为头顶头发脱落变成“光明顶”。“雄秃”与遗传因素相关,患者多有家族史。
“斑秃”则是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秃多见于中年人,起初是1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脱发区,如果脱发区周围边缘头发松动、容易拔除,也应尽快就医。
至于女性脱发,病因较为复杂,需要与月经情况、甲状腺功能以及是否贫血、糖尿病、肥胖、痤疮等综合分析评估后对症下药。
毛发健康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随着市民对健康需求的日渐增高,脱发问题也备受重视。
吴金峰表示,一旦出现脱发还应尽快前往专科医院进行诊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针对“雄秃”,目前药物疗法主要是非那雄胺,外用米诺地尔也可扩张头皮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毛发生长。针对“斑秃”,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其他包括植发等治疗方法也渐渐受到患者青睐。
除了治疗,日常生活方式与毛发健康也密不可分。专家最后提醒: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作息规律,睡眠充足,能保证头皮血液循环,避免频繁染烫。
饮食应该营养均衡,可补充鱼肝油、蛋奶(富含维生素A),海产品富(含碘)等,上述均有益于头发生长。生活中要戒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雄秃”患者应该适当减少摄入油脂。
不少人以为头发洗得越频繁越好,这也是错误认知。科学方法是,洗发次数不宜过频,也不可忽视头皮清洁,油性发质者可将控油洗发水和中性、弱酸性较温和的洗发水交替使用。洗发时避免暴力揉搓,水温不宜过高,适当按摩、梳理头发有助于头皮血液循环。